幼儿园课程是“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,有目的地选择、组织和提供的综合性的、有益的经验。” 它不单纯的是指书面教材的知识性的教育,而是融会贯通于幼儿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教育。 根据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》和《3—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的相关内容,我园为幼儿选择并实施了以下四类教育课程:
课程一 一日生活课程
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:“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,一切课程都是生活,一切生活都是课程”。当孩子们踏入人生的第一天开始,生活即于他们密不可分,生活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,学习可以随时随地的发生。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来源于生活,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,不像一般地只局限于书本教材的活动。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指幼儿从来园到离园的整个过程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活动,即:生活活动、游戏活动、学习活动和运动活动等等。生活既是教育的内容,又是教育的途径。比如:在孩子喝水这个环节中,要提醒孩子排队接水不推不挤,喝多少接多少,同时注意不要把水洒到地上,防止滑倒;在组织孩子洗手这个环节,有洗手的步骤(湿手、抹肥皂、搓手和清洗)和方法(手放低,防止打湿衣袖等),提醒孩子水量不要开太大,节约用水,及时关好水龙头等等都是随时进行的教育活动,所以在幼儿园中一日生活皆是课程。
课程二 游戏课程
在幼儿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。高尔基曾说过“儿童通过游戏,非常简单,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”。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通常都有这样的感受:游戏时,幼儿的认识、记忆、思维、有意注意等状态都是较其它的时候要好,这是因为在松弛、欢乐的游戏情境下,更容易激发幼儿的主动性、想象力和创造欲。在游戏时,幼儿可以掌握相应的规则,对幼儿的自控能力,同伴之间的合作、交往能力起到促进作用。比如:结构游戏《玩插塑》中,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(小手肌肉的锻炼),想象力、创造力(搭出各种各样的形状)和模仿力(模仿伙伴的作品),同伴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(能把你的插塑借我用用吗? 我们一起来搭吧!)以及收拾玩具的良好习惯等等。体育游戏《过小桥》中可以让幼儿学会平衡、攀爬的技能,学习遵守游戏规则(掉到桥下算犯规,应该重新开始),学会有序耐心等待(自觉排好队,顺序进行,不推不挤)。游戏不能等同于放羊式无规则无目的的玩乐,而是做到在玩中学,学中玩。





礼仪教育、安全教育
目前我园使用的是《幼儿多元能力探索课程》,它包括五大领域:语言、科学(包括数学)、社会、生活与健康和艺术(包括音乐和美术)。此套课程的特点:1、结合了海峡两岸幼教优势,引进了台湾先进的幼教理念,同时结合了大陆的优秀教学实践。 2、教材操作性强,注重引发幼儿思维上的探索和行为上的探索,容易调动幼儿学习兴趣。 3、幼儿用书全新铜版纸印刷,色彩的鲜艳度和画面的立体感更强,加强幼儿的阅读兴趣。4、漫画和实物图片共存,帮助幼儿在想像与现实建立联接。
本课程摒弃了以往课程的重知识点的灌输,轻能力的培养,而是注重培养幼儿观察力、体验式操作能力,融入游戏、问答、情境、角色扮演等幼儿喜爱的形式。

生活与健康

语言

社会

科学

数学

艺术